发布日期:2020-05-19
今年上财唯一耶鲁大学offer,你想听听她的故事吗?+ 查看更多
今年上财唯一耶鲁大学offer,你想听听她的故事吗?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9-05-03 16:40
"年级第一、学生会主席、标化高分、硬核实习“,面对这种0短板背景,见到张雪琦前我以为她会是一个比较严苛挑剔的“好学生”。但在真正见面后,这个笑起来有超强感染力的小女生瞬间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在梳理经历的过程中,区别于普通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模式化交流,我们更像朋友一样说着各自以往的故事.......
张雪琦
张雪琦
录取香港科技大学-耶鲁大学管理学双硕士学位项目(上财唯一)
Cornell (2019USNews#16) MPS in Applie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uke Master in Management Studies
上海财经大学第三十一届学生联合会主席,2018上财“十佳女大学生”。本科期间以3.8的绩点保持专业第一的成绩,多次获得校人民奖学金,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等。曾任2018年宝洁品牌管理部暑期实习生,并获得正式录用;也曾在美国纽约做NGO办电影节,现实习于凯度咨询电商部门。其中在纽约电影节(NGO)的实习机会是拓达留学团队和TouchdownCareer美国求职团队一起合作申请到的。



张雪琦

雪琦无疑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拥有着一个又一个头衔和光环,又谦逊、友善、坚强、亲切。这样“完美”的生活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她眼中,是否符合愿景中的自己呢?我们都十分好奇她是否有遗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没有必要去遗憾。因为你要相信会有更好的在等着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比起遗憾,她更会去思考哪里需要进步以及如何进步。
在获得香港科技大学-耶鲁大学管理学双硕士学位项目的录取通知书后,“家人其实比我激动多了”,而她则开始反思项目本身,觉得项目比较偏管理学、没能提供一些硬技能,也确定了后期要在数量分析方面多自学一些技能来弥补不足;同时她也非常感恩家人对自己在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在申请季我也遇到了很多优秀得‘令人发指’的人,这对我来说是更大的激励。”
其实,雪琦的申请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喜欢到不同的地方多体验的她也申请了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个两年制且有交换经历的项目,为此她也做了非常多准备。最后,收到的却是一封打碎她一切努力和期待的拒信。“在一段时间的反思后,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很适合这个项目,因为它比较理论性。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不断去明确自己不适合的方向,发现自己适合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也不觉得被LSE拒绝是一件“失败”的事。“这是大家都会经历的事情,毕竟you can’t get it all(人无完人)!” 事实上,现在令许多人仰慕的她也并不是一直都光芒万丈的——曾经,她会在英语课上祈祷“不要叫到我”,会在面试上紧张得说不出话,大四上才考的第一次GMAT成绩也并不理想……进入大学后,她“每一天都在做着自己原来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经历了无数“濒临崩溃”的时刻。最后,她一步步“挺过来”了,并站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仰望的位置。“我从来不会去定义‘失败’,我觉得它只是寻求更好的机会的过程。”

张雪琦
我想,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背后,不仅有着当前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探索,更有着前期的不懈努力。回想起申请季,她的语气充满了苦尽甘来的感慨。“大三的时候在做学联主席,只有很少的时间可以准备考试。GMAT是大四上才开始考,结果第一次成绩并不好,所以比较着急。当时已经到第二轮申请了,身边很多同学都有了比较好的offer,而我还在图书馆‘全脱产’备考,心理上真的很有压力,很痛苦。”
而好不容易考完试,因为觉得自己实习经历比较薄弱,她又开始实习。于是,那段时间的她上课、实习、申请连轴转:白天上班或上课,晚上下班了在路上找家咖啡店改文书和准备面试。连续一个多礼拜,她繁忙的一天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十一、十二点才能稍作休息。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令人欣慰的。“收到录取的时候感觉就是筋疲力尽。其实因为港科大的一些原因,通知书延迟了五天才发,当时每一天晚上都睡不好,很怕自己没书读(笑)。我是在海南旅游的第二天收到的邮件,看到还有5000美金奖学金更开心,觉得努力都没有白费。”

对于出国读书,雪琦其实从初高中就有这个想法了,但当时觉得成绩不错的话就在国内读大学,于是本科时没有采取出国这个选择。上了大学后,她发现自己还是想多出去体验一番,不过尽管确定了这个目标,她也并没有非常严格地去规划自己。“真正开始准备是大二下左右,按照自己的兴趣一步步顺其自然地走。我很看重who I am(我是谁),没有去包装自己。”

大二时的雪琦
其实,她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目标,只是做事情很认真。大一刚进学联时,她根本没想过两年之后会做到主席,“可能是自己的性格不允许‘水’,会想要把一件事做好,所以会很主动地去多承担一些责任。我本身也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和新的挑战,会逼一逼自己。”回想起大一时也经历过迷茫期的她,雪琦表示比较感激上财有来自同辈的压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环境,让她能和朋友们毫无避讳地讨论自己“在乎”的事情,也让她看到了周围不懈努力的同行者。同伴们互相的认同、欣赏、鼓励和鞭策是她的动力来源之一。

雪琦和小伙伴们拍的毕业照(左一)
“上财里有很多优秀的人,不少优秀的学长学姐当时也给了我很多鼓励。”申请季的时候,她厚着脸皮到处寻求学长学姐的帮助。“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要把自己变成open的状态,主动地去找自己想做的事。学会在慢慢适应环境、明确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看看你在大学里到底想做什么。”
“我自己也不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没必要去想所谓的‘终极目标’。走一步看一步没什么不对的。”
进入学联始终是让她很感激的“那一步”。她把成功申请到名企实习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在学生会的磨炼——“这不是一个数字可以衡量的。在学生会的工作锻炼了我的很多附属技能,比如我每天都在演讲,并学会了如何和不同的人交流,这些都成为了我面试突出的竞争力来源。很多人觉得要功利地做背景提升,学生组织并不如实习有用。但是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越多的实习并不保证好的实习结果。”
此外,“走一步看一步”也并不意味着你需要不断地为持续涌现的新机会懊恼纠结。雪琦表示,机会都是“最大的麦穗”,你需要有快速辨别机会是否适合自己的能力,并把握好它。“一旦选择了,这就是你的责任,你要对别人负责。不要那么焦虑或者功利,道路还很长,机会有很多。”




张雪琦

雪琦无疑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拥有着一个又一个头衔和光环,又谦逊、友善、坚强、亲切。这样“完美”的生活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她眼中,是否符合愿景中的自己呢?我们都十分好奇她是否有遗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没有必要去遗憾。因为你要相信会有更好的在等着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比起遗憾,她更会去思考哪里需要进步以及如何进步。
在获得香港科技大学-耶鲁大学管理学双硕士学位项目的录取通知书后,“家人其实比我激动多了”,而她则开始反思项目本身,觉得项目比较偏管理学、没能提供一些硬技能,也确定了后期要在数量分析方面多自学一些技能来弥补不足;同时她也非常感恩家人对自己在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在申请季我也遇到了很多优秀得‘令人发指’的人,这对我来说是更大的激励。”
其实,雪琦的申请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喜欢到不同的地方多体验的她也申请了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个两年制且有交换经历的项目,为此她也做了非常多准备。最后,收到的却是一封打碎她一切努力和期待的拒信。“在一段时间的反思后,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很适合这个项目,因为它比较理论性。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不断去明确自己不适合的方向,发现自己适合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也不觉得被LSE拒绝是一件“失败”的事。“这是大家都会经历的事情,毕竟you can’t get it all(人无完人)!” 事实上,现在令许多人仰慕的她也并不是一直都光芒万丈的——曾经,她会在英语课上祈祷“不要叫到我”,会在面试上紧张得说不出话,大四上才考的第一次GMAT成绩也并不理想……进入大学后,她“每一天都在做着自己原来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经历了无数“濒临崩溃”的时刻。最后,她一步步“挺过来”了,并站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仰望的位置。“我从来不会去定义‘失败’,我觉得它只是寻求更好的机会的过程。”

张雪琦
我想,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背后,不仅有着当前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探索,更有着前期的不懈努力。回想起申请季,她的语气充满了苦尽甘来的感慨。“大三的时候在做学联主席,只有很少的时间可以准备考试。GMAT是大四上才开始考,结果第一次成绩并不好,所以比较着急。当时已经到第二轮申请了,身边很多同学都有了比较好的offer,而我还在图书馆‘全脱产’备考,心理上真的很有压力,很痛苦。”
而好不容易考完试,因为觉得自己实习经历比较薄弱,她又开始实习。于是,那段时间的她上课、实习、申请连轴转:白天上班或上课,晚上下班了在路上找家咖啡店改文书和准备面试。连续一个多礼拜,她繁忙的一天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十一、十二点才能稍作休息。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令人欣慰的。“收到录取的时候感觉就是筋疲力尽。其实因为港科大的一些原因,通知书延迟了五天才发,当时每一天晚上都睡不好,很怕自己没书读(笑)。我是在海南旅游的第二天收到的邮件,看到还有5000美金奖学金更开心,觉得努力都没有白费。”

对于出国读书,雪琦其实从初高中就有这个想法了,但当时觉得成绩不错的话就在国内读大学,于是本科时没有采取出国这个选择。上了大学后,她发现自己还是想多出去体验一番,不过尽管确定了这个目标,她也并没有非常严格地去规划自己。“真正开始准备是大二下左右,按照自己的兴趣一步步顺其自然地走。我很看重who I am(我是谁),没有去包装自己。”

大二时的雪琦
其实,她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目标,只是做事情很认真。大一刚进学联时,她根本没想过两年之后会做到主席,“可能是自己的性格不允许‘水’,会想要把一件事做好,所以会很主动地去多承担一些责任。我本身也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和新的挑战,会逼一逼自己。”回想起大一时也经历过迷茫期的她,雪琦表示比较感激上财有来自同辈的压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环境,让她能和朋友们毫无避讳地讨论自己“在乎”的事情,也让她看到了周围不懈努力的同行者。同伴们互相的认同、欣赏、鼓励和鞭策是她的动力来源之一。

雪琦和小伙伴们拍的毕业照(左一)
“上财里有很多优秀的人,不少优秀的学长学姐当时也给了我很多鼓励。”申请季的时候,她厚着脸皮到处寻求学长学姐的帮助。“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要把自己变成open的状态,主动地去找自己想做的事。学会在慢慢适应环境、明确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看看你在大学里到底想做什么。”
“我自己也不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没必要去想所谓的‘终极目标’。走一步看一步没什么不对的。”
进入学联始终是让她很感激的“那一步”。她把成功申请到名企实习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在学生会的磨炼——“这不是一个数字可以衡量的。在学生会的工作锻炼了我的很多附属技能,比如我每天都在演讲,并学会了如何和不同的人交流,这些都成为了我面试突出的竞争力来源。很多人觉得要功利地做背景提升,学生组织并不如实习有用。但是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越多的实习并不保证好的实习结果。”
此外,“走一步看一步”也并不意味着你需要不断地为持续涌现的新机会懊恼纠结。雪琦表示,机会都是“最大的麦穗”,你需要有快速辨别机会是否适合自己的能力,并把握好它。“一旦选择了,这就是你的责任,你要对别人负责。不要那么焦虑或者功利,道路还很长,机会有很多。”

“Self-motivated(上进).”当我们让雪琦用三个词形容自己时,这是她几乎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她是一个每天都闲不下来的人,就算寒假出了申请结果以后,也是“被妈妈拖着去海南放松放松”。平时在学校,她都会逼着自己去图书馆、去咖啡厅,因为她“呆在宿舍里也会忍不住看剧”。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她都会不断逼迫着自己前进,探索舒适圈外的世界,在每一个极限锻炼自己的韧性,我想这个词就是属于她的。

雪琦在竞选2018“十佳女大学生”
“Delightful(乐观).”但凡和雪琦接触过几次的人,想必都不会忘了她大大的、明媚的笑容。常常能看到她笑得眼睛眯成很好看的月牙,看上去温柔亲切,但是她交流时又是有力量的,加深了笑容的感染力。而她面对任何事情似乎都是乐观的,我想这种愉悦的人生态度,将赋予她更广阔的视野和在探索人生的路上砥砺前行的力量。

“Challenge-taker(热爱挑战).”这是她给自己的第三个词。学联主席、耐克、宝洁、咨询公司、耶鲁,其实那些她现在的光环,都更是她曾经的挑战。进大学前没有任何学生工作经历的她,却毅然决然地挑起女生节、校园文化节、百年校庆等等校园大型活动的大梁,并让它们大放异彩。“以前的我很喜欢事情在掌控范围内的感觉,但现在的我更愿意去尝试改变自己,逃出‘井底之蛙’的陷阱。”


雪琦在宝洁 在纽约做电影节
最后的最后——“虽然这句话很俗,但是我还是想把它送给学弟学妹们,请一定要牢记: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Q:你是如何决定要申请什么研究生项目的呢?
首先我本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不是纯商科,所以选专业有考虑兴趣。大一大二接触了金融类的课程后发现自己不是特别喜欢这一领域,而实习又都是偏市场营销(MKT)的工作,体验后就觉得自己可以往MKT或者咨询的方向走,所以最终申请的项目主要是管理学和MKT。
杜克大学的管理学是我收到的第一个录取,但这个项目太短了,而我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还是想通过研究生学东西,所以最后没有接受杜克的录取。此外我也特别喜欢西北大学的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整合营销),它是很硬核MKT的项目,能让我学到东西。我选项目的核心就是看经历的广度和能收获到的履历,觉得还是要有眼界的开拓。
杜克大学的管理学是我收到的第一个录取,但这个项目太短了,而我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还是想通过研究生学东西,所以最后没有接受杜克的录取。此外我也特别喜欢西北大学的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整合营销),它是很硬核MKT的项目,能让我学到东西。我选项目的核心就是看经历的广度和能收获到的履历,觉得还是要有眼界的开拓。
Q:为什么在有三段MKT相关的实习后选择到咨询公司实习呢?
最开始时,我觉得MKT很有趣,因为它能让你去创造然后落地。但在宝洁实习的那段经历让我发现,强大的产品和金钱对于MKT来说太重要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发现单纯运营社交平台对我来说有些片面,我更想要产出想法或者是做战略层面的工作,所以想往咨询方向发展,做得少、想得多。
此外,我在宝洁的时候就做的电商,现在在凯度咨询也是做电商相关的,而国外很多大学欣赏一种持续性,所以找这份咨询岗实习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希望对申请研究生有帮助吧。
Q:是否能分别给想要做MKT或者咨询的同学一些建议呢?
此外,我在宝洁的时候就做的电商,现在在凯度咨询也是做电商相关的,而国外很多大学欣赏一种持续性,所以找这份咨询岗实习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希望对申请研究生有帮助吧。
Q:是否能分别给想要做MKT或者咨询的同学一些建议呢?
MKT:首先,硬核的技能要掌握好。现在基本都是数据驱动,数理背景不强的话不好做分析,所以英语基础好的情况下可以学习一些包括SQL、SQS在内的软件,掌握一些工具。其次,要证明自己的领导力。
咨询:每一个级别的公司很不一样,比如MBB就很挑学校,其他的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还是要在硬核的方面做好准备,比如简历要优秀。如果决定要做咨询,就要擅长做社交,勇于去咨询别人,善良的人都会和你分享经验。
咨询:每一个级别的公司很不一样,比如MBB就很挑学校,其他的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还是要在硬核的方面做好准备,比如简历要优秀。如果决定要做咨询,就要擅长做社交,勇于去咨询别人,善良的人都会和你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