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5-19
“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 查看更多
“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8-07-25 11:20
2018年是我创业的第13年,也是在这一年,我第一次感到了迷茫。
其实,我还算是很幸运的。在过去的13年里,我在一个竞争激烈又备受争议的行业里,一直都很坚定。能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促进公司的发展,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不过,到了今年,事情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也许是市场竞争变得更激烈,又或者是整个社会环境更加急于求成了,我发现,按照我的价值观行事,很多事情都越来越难以抉择。以至于今年,我常常都在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中。
大家可能都知道,现在留学咨询行业存在很严重的“买卖实习”,这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市场和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不同公司、不同形式的实习都是明码标价的。
我知道,好的实习经历确实会对研究生申请有很大帮助,但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很多这种所谓的实习并不是真正的实习,有可能对未来求职带来很大的隐患。但是,如果你在留学服务中不能提供这样的产品,他们就会去选择别的机构,因为很多学生和家长只看眼前,不考虑那么长远。
很多人不理解我的纠结,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提供买卖实习的公司,他们都觉得这一切很正常,在他们看来,像我这样纠结的人,反而挺奇葩。
过去一段时间,我也曾问过很多不同的人,问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我的表妹在金融行业工作,金融行业也有很多类似问题。她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环境,又不想成为环境的‘牺牲品’的话,那就be flexible,凡事更灵活一点对待。”
我也问过一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朋友。互联网企业看重流量和变现,如何获取流量,如何实现变现都存在一定的难题。当我跟朋友聊天时,我提到ethics这个词,他愣住了。他说,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互联网行业,高速乃至飞速地发展是唯一的目标,至于怎么达到目标,那不重要,也没有人在乎。”
我感到一阵失望。很多年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常常会复制美国公司,而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却很难在中国发展起来。我觉得,这是因为美国公司有太多的底线和限制了。他们这种限制不仅来自于法律法规,也来自于自身的道德底线。当这样的公司在一个完全没有道德底线的环境中与别人竞争,几乎很难成功。就像我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样,在大家都很“任性”的留学咨询行业中,我们给自己太多束缚了。
再比如说,我们这个行业很容易一切向排名看齐。家长不顾一切地希望孩子去排名更高的学校,而留学机构也乐于客户去名校,好给自己更多的宣传筹码。有的留学机构不惜免费给特别优秀的学生做申请,还有的会购买名校结果,甚至编造结果。前一阵子还出现了通过高价保名校录取这样的服务,明目张胆地去说一部分费用是用来“贿赂”招生官的。而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满足了部分家长和学生想走捷径,不劳而获的想法。
留学机构一味地去教育市场看综排,而大家往往都忽略了这个学校的专业是否真的为学生喜欢,是否真的适合他们。
还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师对我说,ethics对大公司来讲是assets(财富),对小公司来讲,可能就让你成为牺牲品了。这样的话,让我不寒而栗。
前段时间,我在美国出差。在回国的机场里,由于疏忽,我带了一些不许上飞机的化妆品在随身行李里。安检处,身旁的同事看着机场工作人员没收了我的化妆品,都劝我跟工作人员argue一下,但面对东西被没收,我其实非常心甘情愿,拱手交给了工作人员。或许,在我内心深处,我正渴望一种规范和制度的存在吧,也渴望每个人都能遵守制度。
但是,在国内,很多时候没有规范和制度可言,大家都在野蛮生长。只看重目标,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几天前,我和一位U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会计教授沟通,本来是聊学校的一些情况,后来聊开了,我开始说起我的工作,说着说着就开始说起了我的困惑。我说,“我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这位教授听了我的描述后,特别感动,他说他为我感到骄傲,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工作磨练后,虽然早已不在public accounting行业,但仍然会把职业道德问题看得很重。
跟他聊完,我觉得豁然开朗了许多。虽然今天,我抛出了这个话题,逆流而上还是随波逐流,但其实我还是没有答案的。我并不知道未来的市场会如何,但至少我现在很清楚一点,那就是,我们应该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坚持,再坚持一下。
此外,我也真的很感激我的团队,他们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与我秉持着同样的价值观,我们大家都在重重困难中,非常努力地践行自己的理念。不管未来如何,我都会充满感激。
其实,我还算是很幸运的。在过去的13年里,我在一个竞争激烈又备受争议的行业里,一直都很坚定。能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促进公司的发展,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不过,到了今年,事情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也许是市场竞争变得更激烈,又或者是整个社会环境更加急于求成了,我发现,按照我的价值观行事,很多事情都越来越难以抉择。以至于今年,我常常都在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中。
大家可能都知道,现在留学咨询行业存在很严重的“买卖实习”,这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市场和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不同公司、不同形式的实习都是明码标价的。
我知道,好的实习经历确实会对研究生申请有很大帮助,但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很多这种所谓的实习并不是真正的实习,有可能对未来求职带来很大的隐患。但是,如果你在留学服务中不能提供这样的产品,他们就会去选择别的机构,因为很多学生和家长只看眼前,不考虑那么长远。
很多人不理解我的纠结,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提供买卖实习的公司,他们都觉得这一切很正常,在他们看来,像我这样纠结的人,反而挺奇葩。
过去一段时间,我也曾问过很多不同的人,问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我的表妹在金融行业工作,金融行业也有很多类似问题。她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环境,又不想成为环境的‘牺牲品’的话,那就be flexible,凡事更灵活一点对待。”
我也问过一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朋友。互联网企业看重流量和变现,如何获取流量,如何实现变现都存在一定的难题。当我跟朋友聊天时,我提到ethics这个词,他愣住了。他说,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互联网行业,高速乃至飞速地发展是唯一的目标,至于怎么达到目标,那不重要,也没有人在乎。”
我感到一阵失望。很多年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常常会复制美国公司,而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却很难在中国发展起来。我觉得,这是因为美国公司有太多的底线和限制了。他们这种限制不仅来自于法律法规,也来自于自身的道德底线。当这样的公司在一个完全没有道德底线的环境中与别人竞争,几乎很难成功。就像我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样,在大家都很“任性”的留学咨询行业中,我们给自己太多束缚了。
再比如说,我们这个行业很容易一切向排名看齐。家长不顾一切地希望孩子去排名更高的学校,而留学机构也乐于客户去名校,好给自己更多的宣传筹码。有的留学机构不惜免费给特别优秀的学生做申请,还有的会购买名校结果,甚至编造结果。前一阵子还出现了通过高价保名校录取这样的服务,明目张胆地去说一部分费用是用来“贿赂”招生官的。而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满足了部分家长和学生想走捷径,不劳而获的想法。
留学机构一味地去教育市场看综排,而大家往往都忽略了这个学校的专业是否真的为学生喜欢,是否真的适合他们。
还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师对我说,ethics对大公司来讲是assets(财富),对小公司来讲,可能就让你成为牺牲品了。这样的话,让我不寒而栗。
前段时间,我在美国出差。在回国的机场里,由于疏忽,我带了一些不许上飞机的化妆品在随身行李里。安检处,身旁的同事看着机场工作人员没收了我的化妆品,都劝我跟工作人员argue一下,但面对东西被没收,我其实非常心甘情愿,拱手交给了工作人员。或许,在我内心深处,我正渴望一种规范和制度的存在吧,也渴望每个人都能遵守制度。
但是,在国内,很多时候没有规范和制度可言,大家都在野蛮生长。只看重目标,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几天前,我和一位U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会计教授沟通,本来是聊学校的一些情况,后来聊开了,我开始说起我的工作,说着说着就开始说起了我的困惑。我说,“我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这位教授听了我的描述后,特别感动,他说他为我感到骄傲,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工作磨练后,虽然早已不在public accounting行业,但仍然会把职业道德问题看得很重。
跟他聊完,我觉得豁然开朗了许多。虽然今天,我抛出了这个话题,逆流而上还是随波逐流,但其实我还是没有答案的。我并不知道未来的市场会如何,但至少我现在很清楚一点,那就是,我们应该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坚持,再坚持一下。
此外,我也真的很感激我的团队,他们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与我秉持着同样的价值观,我们大家都在重重困难中,非常努力地践行自己的理念。不管未来如何,我都会充满感激。

早晨跑步对我而言与其说是锻炼身体,不如说therapy, 让我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找到心灵上片刻的宁静。(摄于哥伦布,18年夏天)